液壓支架作為煤礦井下綜采工作面的核心支護設備,立柱的可靠運行直接關乎生產安全與效率。防塵罩作為立柱的第一道防護屏障,其材料在井下潮濕、粉塵、交變載荷及化學腐蝕等惡劣環境下易發生老化,進而引發一系列防護失效故障,需從技術層面精準識別與防控。
材料老化最直觀的表現是物理性能衰減,首要引發的故障為密封防護失效。防塵罩通常采用橡膠或聚氨酯等彈性材料,老化后會出現彈性下降、硬度增加、表面龜裂等現象。原本與立柱缸體緊密貼合的密封結構出現縫隙,井下高濃度的煤塵、巖塵會隨立柱升降運動侵入防塵罩內部,逐漸堆積在導向套、密封件等關鍵部位。這不僅會加劇密封件的磨損,還會導致密封面貼合不嚴,最終引發立柱外泄漏,造成液壓油損耗,同時影響支架的支護精度。
老化導致的材料結構破損,會引發腐蝕介質侵入故障。井下環境中存在的水、乳化液及少量化學雜質,會通過防塵罩的裂紋、破損處滲入立柱內部。這些介質與立柱缸體、活塞桿等金屬部件接觸,易引發電化學腐蝕,形成銹跡。銹蝕產物會劃傷密封面,進一步惡化密封性能,同時可能造成活塞桿卡滯,導致立柱升降動作不順暢。嚴重時,銹蝕會削弱缸體強度,增加立柱突發損壞的風險。
此外,材料老化帶來的力學性能下降,會導致防塵罩本身失去防護穩定性。老化后的材料抗拉伸、抗撕裂能力顯著降低,在立柱頻繁的伸縮運動及井下頂板的輕微震動作用下,易發生斷裂、脫落。防塵罩失效后,立柱暴露在惡劣環境中,各類雜質會直接進入立柱內部,加速液壓元件的磨損與老化,縮短立柱的使用壽命,增加設備維護成本與停機時間。
綜上,防塵罩材料老化通過密封失效、腐蝕侵入、力學性能下降三個核心路徑引發故障,對液壓支架立柱運行構成多重威脅。因此,在實際應用中需加強防塵罩材料的選型優化與定期檢測,從源頭降低老化引發的故障風險。